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开展“聆听塞罕坝荒漠变林海的传奇故事”主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课活动
6月24日下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联合魁星园小学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展“聆听塞罕坝荒漠变林海的传奇故事”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课活动。学院黄海菲等4名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魁星园小学大队辅导员焦九竹、中队辅导员花艳辉等教师和40名学生及其家长代表齐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塞罕坝展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刘永生、副院长康丽滢、陈立新及部分思政课教师热情参与实践教学。
本次思政实践课由学院思政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黄海菲策划并组织协调,以现场讲解的方式展开。黄海菲老师作为领学人引导学生观看塞罕坝主题摄影作品。

宋晓靓老师为学生倾情讲述荒原变林海的传奇中所蕴涵的“敢教日月换新天、不让风沙虐京城”的坚定信念,所孕育的“爬冰卧雪、苦干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所厚植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大爱情怀。最后,号召学生们记住:115万亩林海不是自然长成的,而是三代人用理想信念作“钙”,一锹一镐“垒”起来的。当你们在学习中想偷懒时,当你们面对选择犹豫时,请想起塞罕坝的“一棵松”——只要信念的种子埋在心里,再荒凉的土地也能长出参天大树。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陈佳秀老师讲述伟大精神孕育伟大奇迹,绿色奇迹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如今,塞罕坝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正是有了三代塞罕坝人的努力,从最初的造林存活率不到8%,到现在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从曾经的“黄沙遮天日”,到如今的115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森林作为一个巨大的碳汇,每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生态价值。最后,陈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态文明的接力棒正在传递,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她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就像第三代塞罕坝人杨丽所说:"爷爷那代人把树种下,爸爸那代人把树养大,我们这代人要让森林更聪明,书写新的绿色诗篇”。

现场讲述之后,黄海菲老师带领学生和家长观看由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创作的大型歌舞剧《情系塞罕坝》,该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学生及家长观看了以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真实故事为原型演绎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三个篇章 ,了解三代建设者自20世纪60年代起将荒漠变为林海的奋斗历程 。

本次活动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落实国家、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关要求,活化本地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一次生动实践,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