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时间:2022-10-13 20:13:08 点击数:

  为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南纲要》,响应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工作的通知,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护理学类教指委遵照通知要求,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护理学类专业课程育人要求和特点,迅速开展《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工作。于2021年10月成立专家组和工作组,明确工作重点,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编写了《指南》框架草案和“护理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现况调查”问卷,历经工作组10余次研讨会议,听取多轮专家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家咨询,根据咨询意见修改形成《指南》。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中包含反复研讨、精心设计的6门不同类型代表性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现进行推送,供各护理院校参考借鉴。

  本次推送包括:1.《护理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介绍;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代表性课程:《健康评估》《护理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学》《成人护理学》《护理学基础实践》。

  一、《指南》研制过程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的通知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指南(简称《指南》)研制工作,2021年11月6日成立了由主任委员尚少梅教授任组长、副主任委员孙秋华教授和秘书长孙宏玉教授为副组长、副主委及部分教指委员组成的专家组,召开了专家组线上会议(图1),孙宏玉秘书长传达了教育部有关精神,成立了《指南》研制工作组,由安力彬教授、王克芳教授和徐桂华教授任工作组组长(图2),孙宏玉秘书长总体指导协调。通过政策学习、文献研究以及10余次线上会议研讨,工作组完成了《指南》框架初稿,并根据专家组修改意见,完善《指南》框架初稿,按时提交教育部。12月中旬,根据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工作组丰富了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内容。12月末,工作组完成了《指南》初稿和专家函询问卷。期间,主委尚少梅教授和秘书长孙宏玉教授多次召开专家组线上会议,听取工作组工作进展汇报并给予指导;2022年1月初开始,对教育部护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全国高校护理学院院长(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进行了《指南》专家函询。工作组还开展了6门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以《护理管理学》为样例,规范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制。同时,秘书组开展了调查问卷的研制(包括教师版和专业负责人版)及问卷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修改问卷,并开展预调查,于2021年12月完成了全国高校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图1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专家组工作会议


图2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工作组会议

  二、《指南》内容介绍

  《指南》分为前言、相关术语、课程思政总体要求、不同类型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附录及参考文献七个部分,1.89万字(不含代表性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

 
 图3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内容框架

  (一)前言

  简要说明《指南》研制的目的、指导思想、依据、总体原则、研制方法、适用范围等。旨在引导全国高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师理解课程中孕育的思政内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如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

  (二)相关术语

  便于教师理解立德树人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以及课程思政教育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三)课程思政总体要求

  1.教学目标:包括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2.教学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点,重点优化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素养、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3.教学方法:列举了6种常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但不局限于这些方法。

  4.教学评价:一是评价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与把握及对思政元素的运用能力发展情况等;二是从思政目标定位、师资水平及发展、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和教学实施过程等维度评价课程思政教学。

  5.教师能力及教学团队要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原则上每门课程不少于3人,从政治立场、师德师风、把握时局、思政意识、思政研究和业务能力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6.教学成效:建设成果可从思政教学资源、教师能力、教学改革研究、评价工具制定、教材等方面评价;育人成效可从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和服务病人等方面评价。

  7.建设计划:从建设思路、建设举措、建设保障3个方面提出建议。

  (四)不同类型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按照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类课程三类划分,分别从课程范畴及功能、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阐述。

  (五)代表性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6门课程分别是《健康评估》(北京大学孙玉梅副教授)、《护理人文关怀》(苏州大学李惠玲教授)、《护理管理学》(上海交通大学章雅青教授)、《内科护理学》(首都医科大学吴瑛教授)、《中医护理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桂华教授)和《护理学基础实践》(山东大学王克芳教授)。

  (六)附录

  1.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课堂评价表

  2.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表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表

  如盐在水,于无形的浸染中实现育人功能——北京大学《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前言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帮助学生将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基础知识过渡到临床护理学知识的重要桥梁,也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感悟护理学专业角色功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塑造以及对专业的认同感。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并融于恰当的教学设计。

  二、主要教学设计

  1.注重教师的行为示范效应,构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每位教师将教书育人的理念入心、入脑、入眼、入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有机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的浸染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本课程教学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多位教师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等荣誉。

  2.善于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教育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

  如在分享老教授临床带教问诊录音所展示的问诊技巧时,也会引导同学感受老教授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与尊重,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以及谦虚平和的人格魅力。在介绍体格检查方法时,会自然引入叩诊法应用于体格检查的故事,从中感悟前人对工作的执着与探索精神,以及为他人解除病痛的人文关怀精神等。在日常交流中,分享个人的见闻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强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担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3.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提升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

  不论是翻转课堂、情景模拟,还是项目学习等都需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会观察和引导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动过程,提升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团结互助、公平公正、诚信利他等价值取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以及在团队中的成长。

  4.在“实践”中感悟护理学专业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临床见习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在真实或仿真的临床情景下,感受护理工作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和专业素质要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成为为他人解除病痛、促进人类健康,具有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精神的护理人。


 

  敬畏生命,培养“有温度、有情怀”的护理人——苏州大学《护理人文关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前言

  《护理人文关怀》由苏州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大学和锦州医科大学联合建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内容围绕护理人文关怀的相关理论及人的需要层次观、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护理问题,通过国内高校名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特殊生命周期的重要重点人群进行关怀和照护,旨在给病人和家人送去温暖和心灵安慰,从而使护理更加贴近病人需求、更加专业而富有温度。采用线上慕课+线下课内外活动课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共计36学时,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培养“有温度、有情怀”的卓越护理人才。

  二、主要教学设计(以第三章认知篇为例)

  1.思政教学目标

  选用疫情期间真实记录的视频片段作为案例导入,学习并领悟“好护士”、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大爱精神充分诠释,提高学生对于临床护理的职业认可度与忠诚度。

  2.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度

  以年轻护士与在方舱医院独自住院的患儿之间的温暖互动为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护理人文关怀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文字之上空洞的理论,而是落实到实处的一句温暖话语,一个关怀行动,体会人文关怀的实践重要性,从而展开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论的学习。

  3.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项目(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视频案例植入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案例分享,结合抗疫热点,引导学生讨论与反思,学生分享案例观后感,教师总结并凝练主题。教学时间5-10分钟。

  (1)铁肩担道义:当面临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医护人员肩负着社会责任,迎难而上,奋不顾身,广大医护人员为大家放弃小家,体现了生命至上、勇于担当、大爱无疆的精神。

  (2)精准关怀: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面对较多的特殊患者,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在精准评估的基础上感同身受、体察涵泳,除了需要专业能力,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外,还需要具备换位思考、灵活应变的方法和技巧。

  (3)感同身受升华母爱:面对年幼的患儿,尽管故事中的护士原型是一位年轻护士,没有当母亲的经验,但是面对患儿说:“我晚上睡不着妈妈都是拍着我睡的”时,护士及时化作母亲的替身:“那你就把我当成你妈妈吧,我也拍拍你入睡...”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母爱在此刻得到了升华!

  4.小结

  通过护士在抗疫一线呈现的敬畏生命、感同身受、升华母爱的生动形象的案例植入,将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感人的故事、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边流泪边励志,很多同学在反思日记中写到:“这样的关怀很温暖,我们看到了护理的力量,将来我也要当这样的抗疫妈妈”。

  践行专业核心价值观,构建价值引领新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前言

  《护理管理学》是将管理理论和方法与护理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型课程。本课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遵循“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从护理管理视角出发,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勇于探索创新和为祖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主要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资源是课程团队自行开发的《护理管理学》慕课,已获得2020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线下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小测、案例为主的翻转课堂、课后反思等。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人卫慕课的SPOC、学习通等信息技术平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并贯穿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

 

  2.思政教学目标

  将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紧密融合,发挥《护理管理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护理人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包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家国情怀,培养职业素养,强化价值引领。

  3.思政教学元素

  4.思政教学评价

  思政评价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反馈、小组讨论与发言、学生反思、成长记录、笔试等多元化、开放式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参与度、思政表现及其反馈结果(附图)等。同时,建立学生评教、督导与同行评价等方式,注重教师思政行为的过程评价与结果反馈,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

 附图 护理前辈思政教学学生反馈结果

  深挖提炼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三度融合”的育人课程——首都医科大学《成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前言

  为了解决护理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首医护理学院以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护理为理念,启动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成人护理学》就是这一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能力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为最终目标。

  二、主要教学设计

  1.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思政教学目标

  《成人护理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以及前期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敏锐地发现病情变化、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给予有效的护理救治等能力,提升评判性思维、解决复杂健康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爱党、爱国、爱护理的情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设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以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以成人护理的四大核心任务为重点,以“器官系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构建了“情景为依托、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构建“三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用PBL、虚拟仿真、情景模拟和临床教学实习等互动式、综合式、参与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并将立德树人、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等,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占课程总学时的90%。

  2. 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1)理论课和PBL课以“知识点”为思政元素的承载点:①通过回顾本课程专业理论、知识、规则、技术的来源与发展,建立学生的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如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部分引入“胰岛素发现的过程”,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作为医护工作的那种敏锐的科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通过胰岛素发现者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来确保其安全性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的那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职业品德。②通过引经据典,旁证博引,或应用生活和护理工作中的实例对知识点进行解读和诠释,树立学生严谨求实、慎独自律的职业品德,实现广度、深度和温度的“三度”融合。③通过案例分析所学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意义、价值,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和医者仁心、人民至上的职业品德。如在PBL课上,引入“手术中介入治疗医生突发胸痛,生死关头他这样做”的案例,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教学和同伴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知识让学生辨别这个医生发生了什么?如果要确诊,还需做哪些检查?一旦确诊,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同时启发学生发掘护理知识体系中自带的生命观、科学观和价值观,当患者和介入治疗医生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先救谁?以四个问题慢慢展开课程知识的讨论和学习,用案例中介入医生把生的希望给病人,将危险留给自己的事迹,引入医者仁心,医护人员对人民生命的敬畏,即使是自己有危险也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政元素。

  (2)实践课以护理病人过程的“点滴”为思政元素的承载点:成人护理学的实践课包括情景模拟和临床教学实践,占总学时的63%,我们以学生护理病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患者的关爱、动作的轻柔程度和熟练程度、规范和规章制度的遵循等,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的承载点,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实践后反思等系列方式,开展广度、深度和温度“三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

  3.教学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汇报、课后作业、案例讨论、PBL、情景模拟、临床见习。终结性评价,将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考核中。同时采纳学生反馈,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专业必要性和学习《成人护理学》的意义进行评价,感悟性文字出现频率和感悟内容、深度,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达到“三度融合”和润物无声程度。

  评价内容包括是否达到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提炼的科学性、合理性,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融合度,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巧妙、教学情境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考核手段的融入是否合理等。

  学好“护理技术”,走“健康中国”之路——山东大学《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前言

  《护理学基础实践》是护理学专业教育各个层次学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是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独立成体系,突出护理学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素质培养的一门课程。课程以校内实训平台为主,医院实践平台为辅,综合案例式、情景模拟式、小组角色扮演、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及见习等教学方法,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术、道、德”,即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三方面,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且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结合临床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病人相应的健康指导;树立整体护理观,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强化职业伦理、品格塑造;培养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热爱护理事业。

  二、主要教学设计

  1.课程思政模块体系

  2.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挖掘

  通过回顾理论、知识、规则、技术等的来源,解读和诠释专业相关指南,展示护理前瞻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现状等过程中发掘思政元素;通过讲述教师个人的经历与感悟过程中讲出“故事背后的故事”,从中发掘、呈现和升华出价值观;通过对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与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联系,聚焦和提炼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同时从视野与格局、鼓励与自信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可通过护理技术及相关理论和知识中涉及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掘思政元素。

  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隔离技术(穿脱隔离衣)为例

  (1)教学思路

  (2)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

  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


 

 

  教师以“火神山医院的硬核感染防控”案例导入教学

  学生们在实验课前小组讨论

 

  学生按设定案例实践穿脱隔离衣
 

  学生延伸学习:穿脱手术衣

  

 学生延伸学习:穿脱手术衣

  疫情期间学生志愿者在宿舍楼消毒环境

版权所有: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心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地址:承德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