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建设
日常管理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系部建设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日常管理 -> 正文

秀秀孩子们的思考火花

来源: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更新时间:2017-06-15 点击数: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要唤起学生对家国的关注、思考,力求做到知行统一,传播向上向善的力量。

——黄海菲

学生: 李雅妮 郭越暄 赵晓琳 李 琳 白雪丽 纪文然 曹 晨 刘晓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不仅是普通观众的期待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这部电视剧启示了我们和政府党员要怎样理解正义,怎样才算

为人民服务,怎样才算是人民的好警察,更是正面抨击了现实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腐败分子太有‘创造力’了,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编剧周梅森这样说到。剧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的处长,住在家具装修土的掉渣

的旧屋中,吃着炸酱面,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每个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块钱的生活费。而最终,在他另一座隐蔽的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亿3955万4千6百块。这是电视剧开篇还原小官巨腐魏鹏远的情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肃,真反腐败,坚持铁腕反腐,“打虎拍蝇”,尤其是坚决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腐败案件。体现了捍卫国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败顽疾的决心意志,在党内起到震慑作用。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党中央向全党表明,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当“铁帽子王”。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人民的名义》,以惩治腐败的许多典型案例为原型,在何谓“名”又何谓“义”的深究中?剧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事的“执权者”,那些满嘴人民正义而又满身铜臭气味,满脸风光得意而又满心纸醉金迷的“老虎” “苍蝇”,究竟会给荧幕观众多少深思,又将唤起多少党员干部对人民“名”与“义”的考量?

《人民的名义》,既有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远离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的正走的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诚不欺我!只有个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与那些社会流毒的侵蚀。我认为个人的思想道德和思想境界是比个人学问还要重要,更有基本!就算剧情结束,也挡不住那些“老虎”“苍蝇”最终会被绳之于法!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敢腐”、 “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双管齐 下”,持续推进。“宁可得罪千百人,不可辜负十三亿百姓”。对于我们把“人民”二字铭记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全剧终。“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群众,权利由人民赋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内在动力,更是反腐的终极意义!

我们要有这种能把反腐彻底根除的决心,才能让我们人民真正的安心!